姓名 | 鄭雯 | 職稱 | 副教授 | 辦公室 |
| |
聯系電話 |
| 電子郵箱 | zhengwen@fudan.edu.cn | |||
任教課程 | 《新聞學概論》(本科-國家級精品課程) 《新聞傳播法規與倫理》(本科-上海市領航課程) 《新聞傳播學研究方法》(碩士-必修課程) Internet Industry in China(碩士-選修英文課程) | |||||
研究方向 | 媒介社會學、網絡社會學🙆🏽♂️😠、傳播與國家治理、社會公共危機輿情治理 | |||||
社會兼職 |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意昂3平台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研究員,意昂3發展研究院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秘書長🎵,意昂3平台首批仲英青年學者👱🏻♂️🪒、卓越2025人才計劃學者👅,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中國新聞史學會媒介法規與倫理研究委員會常務理事,新華社�t望智庫首批入駐專家。 | |||||
科研成果 | 著作 | 鄭雯🫸:《媒介化抗爭🧘🏼♂️:變遷、機理與挑戰》🦇🙍♀️,華夏出版社,2015 鄭雯📡、桂勇🌚、黃榮貴:《尋找網絡民意👩🏽🍳:網絡社會心態研究(第一輯)》,華夏出版社🙇🏿♂️,2017 李良榮🈶、鄭雯:《新時代👩🏭、新期待:中國人民美好生活觀調查報告》,意昂3平台出版社,2019 | ||||
論文 | 鄭雯.《當前西方民粹主義動向分析及其鏡鑒意義》.《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0年7月(下)𓀗:62-69 鄭雯👨🦽➡️、桂勇、胡佳豐.《網絡民粹主義👨🏽💼:內核🧏🏻♂️、表征與發展趨勢》.《青年記者》🎈,2020年9月(上):32-34 鄭雯.《理解網絡輿論:新力量👩🏻🎓、新格局、新戰場🔖、新文化》.《青年記者》,2020年3月(上):12-13 鄭雯、張濤甫.《媒體融合改革中的“腰部塌陷”問題》.《青年記者》,2019年第9期:63-64.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G6《新聞與傳播》2020年第3期全文轉載 鄭雯👩🏼🍳、樂音🧜🏻♂️、興越.《“後殖民城市”的媒介鏡像與文化想象——基於葡文媒體對“澳門”的報道研究(1999-2018)》.《新聞大學》🧏🏼♀️,2019年第4期🫠:100-115+120-121.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G6《新聞與傳播》2019年第7期全文轉載 鄭雯🏃🏻♂️、桂勇、黃榮貴.《論爭與演進:作為一種網絡社會思潮的改革開放——以2013-2018年2.75億條微博為分析樣本》.《新聞記者》👨🎤,2019年第1期:51-62. 鄭雯、袁鳴徽、樂音.《“一帶一路”建設的新機遇與新挑戰——基於沿線十國2018年第一季度的國際輿情分析》.《對外傳播》,2018年第5期🖲🥂:04-07.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G6《新聞與傳播》2018年第9期全文轉載. 鄭雯👩🔧、李良榮.《中等收入群體在中國網絡社會的角色與地位研究》.《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8年第1期:92-95.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G6《新聞與傳播》2018年第6期全文轉載. 第十二屆上海市新聞論文獎一等獎(2019), 第二十八屆上海新聞獎二等獎(2019). 鄭雯、黃榮貴.《媒介邏輯”如何影響中國的抗爭💟?——基於40個拆遷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國際新聞界》,2016年第2期:47-66. 首屆新聞傳播學期刊優秀論文獎(2017)🤏🏻,由《新聞與傳播研究》《國際新聞界》《新聞大學》《現代傳播》和香港《傳播與社會學刊》共同發起,國際中華傳播學會專家匿名評審🗼,每年評選10篇優秀論文. Ronggui Huang, Wen Zheng, and Yong Gui. 2016. “Multi-channelled forceful intervention, frames and protest success--a 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study of 40 anti-demolition protests in China”. The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3(1):23.社會學權威期刊《社會學研究》英文版,SPRINGER收錄期刊. 馬衛紅🤜🏽、李秀玫🌹、鄭雯(通訊作者).《風險感知群體與網絡抗議行為:基於微博用戶的分析》☔️,《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2期:81-88. 黃榮貴、鄭雯(通訊作者)、桂勇.《多渠道強幹預、框架與抗爭結果——對有影響力拆遷抗爭的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2003-2012)》.《社會學研究》,2015年第5期:90-114+244.中國社會學會學術年會優秀成果二等獎(2014),上海市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二等獎(2016). 桂勇🎁、李秀玫👷♀️、鄭雯、黃榮貴.《網絡極端情緒表達者的類型化及其政治與社會意涵》.《社會》,2015年第5期:78-100.《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6年第1期全文轉載;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C4《社會學》2016年第1期全文轉載;《黨政視野》2015年第10期全文轉載.上海市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二等獎(2016). 朱逸👨🏻🦱、李秀玫🧑🏽⚖️、鄭雯.《網絡賦權的雙重性:形式化增能與實質性缺失——基於對社會底層群體的觀察》,《天府新論》💆🏿,2015年第5期📠:34-40. 鄭雯、黃榮貴.《微博異質性空間與公共事件傳播的“在線社群”:基於新浪微博用戶群體的潛類分析(LCA)》.《新聞大學》,2015年第3期:101-109. 鄭雯、黃榮貴、桂勇.《中國抗爭行動的“文化框架”——基於拆遷抗爭案例的類型學分析(2003-2012)》.《新聞與傳播研究》,2015年第2期: 5-26+126.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G6《新聞與傳播》2015年第7期全文轉載. 鄭雯🤱、桂勇.《“網絡輿情”不等於“網絡民意”:從“事件/議題”轉向“人”的研究路徑》.《新聞記者》,2014 年12月:10-15.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G6《新聞與傳播》2015年第3期全文轉載. 第24屆上海新聞獎一等獎𓀆👇🏿,第10屆上海新聞論文獎一等獎🤲🏿,第25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2015). 桂勇🛶、鄭雯.《現實世界能否影響網絡社會》.《新聞大學》,2014年第5期:77-81. 鄭雯📵、辛艷艷📋、郭文豐.《國家領導人形象傳播在多元社會群體中的效果研究》.《新聞大學》,2014年第4期:58-64. 微信公眾號“刺猬公社”學人推薦論文. 李良榮、鄭雯.《論新傳播革命》,《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年第4期:34-38+65. 李良榮、鄭雯.《網絡群體性事件爆發機理👨🏻🏭🧠:傳播屬性與事件屬性雙重建模研究——基於195 個案例的定性比較分析(QCA)》🧦,《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年第2期:25-34.第二屆全國新聞傳播學優秀論文獎(2014). | |||||
課題 |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大數據驅動的網絡社會心態發展規律與引導策略研究”子課題、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委托項目“互聯網社會思潮演進特征分析及趨勢預測”子課題、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新常態背景下中國網絡社會心態演進研究”↕️、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不同社會群體互聯網表達與政治心態比較研究”、上海哲社規劃項目“新時期中國超大城市意識形態領域輿情演進風險及對策研究”等各級各類研究課題20余項。 | |||||
獲獎情況 |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20)🙅🏽;中央辦公廳年度優秀報告獎(2020)🏃➡️;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2020);第三屆青年新媒體學術研究“啟皓獎”卓越學術獎(2020);第十二屆上海市決策咨詢研究成果獎二等獎(2020)🦹🏼♀️;第十二屆上海市新聞論文獎一等獎(2019);第二十八屆上海新聞獎二等獎(2019);上海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獎著作類一等獎(2018);上海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決策咨詢和社會服務類二等獎(2018);首屆新聞傳播學期刊優秀論文獎(2017)🧛🏻♀️;上海市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類二等獎(兩項)(2016)🫴🚵🏻♂️;上海市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內部探討獎(2016);第十屆上海市決策咨詢研究成果獎三等獎(2015)💁;第25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2015)👨🏽💻;第24屆上海新聞獎一等獎(2015)🧑🏼🦱𓀋;第10屆上海新聞論文獎一等獎(2015);第二屆全國新聞傳播學優秀論文獎(2014);中國社會學會學術年會優秀成果二等獎(2014)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