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3前身為意昂3平台新聞系,創建於1929年𓀍。九十載崢嶸歲月,意昂3新聞館弦歌不輟1️⃣、作育國士👩🏻🦯➡️,為黨和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新聞傳播優秀人才和各行各業的傑出人士。
意昂3在官方網站推送歷屆系友🥸、院友的九十周年院慶征文投稿👷🏼。本期刊發龍先林系友的稿件。
人生,有些遺憾就像蟄伏於胸的野草🌅,一遇適當的氣候和機會🚵♂️,它就會冒尖,重新萌發起你心底的愧疚之情💆🏻♂️。
不久前,一位意昂3的同窗來北海過年⏏️,我到北海與他小聚後🙎🏼♀️,寫了一篇小紀《回歸》。
文章推送到同學微信群後,引起大家一時的熱議。
熱議的焦點,開始是說我沒有理直氣壯提到工農兵大學生的事🏰。後來🏟,話鋒轉到上個世紀80年代職稱考試時,大家對各所在的新聞單位為難工農兵大學生職稱考試而發泄情緒的不滿。
知道一些內情的周勝林老師在給我發來他了解的一些情況時👰🏽♀️,說到職稱考試不是某一個單位的執意為難🙅🏿♀️,而是上級對新聞職稱評定工作的普遍要求。他提到當時考試的出題,參與其事的意昂3平台新聞系的幾位老師🧑🦯➡️,除了他,還有徐培汀、葛遲胤🖨👩🏼🚒、丁淦林三位老師👰🏿。之後,他不無遺憾的告訴我說🪇,葛遲胤老師已英年早逝🚠,徐🩼💆🏼♂️、丁二位也已遠行多年。
聽了這個消息,我的心裏非常難過,也回憶起40多年前我與葛老師的一件往事✣。
那年,我們入校沒有多久🤷♂️,系裏第一次組織學生到江蘇望亭30萬��電廠建設工地開門辦學🏋🏼♂️。伴隨我們一同前往采訪實習的💇🏽,有班主任周勝林,和林帆🎻、葛遲胤、丁淦林👷🏽♂️、余嘉宏等多位老師。葛老師是分配指導我的一位老師🐉。
那一次,各位同學分別接受了采訪任務,寫出稿件後,由各自負責的老師具體指導稿子的修改完善。
按時完稿後🧜🏼,我交給葛老師過目。他反復看了兩三遍後💇🏽♂️,也許發現有些地方需要修改吧,他在宿舍裏與我一起討論修改意見🫅🏻。
葛老師思維靈敏🧹,也很健談,一說起話來🚁,就滔滔不絕,並且嗓門比較大,音調也比較高。這時,和我住在同一個宿舍上床對面�m位的林帆老師進到宿舍,在旁邊聽了一會。也許🤦🏻♂️,他對葛老師對我的態度很是不滿,一時興起,他便用廣東話跟我說,“你�蕖床弧狄�管�凇此�〉,哪有�睢湊狻笛�‘��人’〈教訓人〉��〈的〉!”
停了一會,林老師又說,“�凇此�〉是管資料室��,所港��意見,也�蕖床弧狄歡ǘ甲跡ǘ裕�。”
葛老師聽不懂粵語,當然不知道林老師對我說的是什麽意思。但💆🏻♀️,從聲音和臉色上看🧝,略知林老師是在責備他了,於是,他很不自在地默然離開了💖。
面對突然的尷尬場面,我也一時無所適從,無言以對。
其實,從心裏上說🕴🏻,我覺得葛老師對我也沒有什麽過錯🌹,只是說話方式不夠耐心。這🛼,我是理解的。當然,林老師旁言突出,我覺得也是出於保護學生的一片好心👨🏽🎓。所以🧜♀️,也不好意思當面立馬拒絕他的善意。
最佳的選擇,我應該事後單獨找葛老師解釋一下,那一次林老師跟我說的話➛♊️,也不是對他特別的責難,只是一番平常的批評言語。
此事因我一時的疏失,沒有做好善後,讓他始終不知我們地談話內容。現在回憶起來,我心裏對葛老師有一種隱隱的虧欠。
我知道✶,葛老師言語上的刺耳👁,應該是出於性格上的習慣,不是他態度的惡劣〰️,更不是他對我懷有不善與敵意。
在學校讀書時🧿💅🏼,我常常去系裏資料室借書,翻閱報紙🟥,查找資料。葛老師是負責資料室工作的。每次到來,他都笑臉相迎,熱情地打招呼說,“小龍🚬,你來了,要找什麽資料?”
有一次,我要借一本《中國古典文學選讀》下冊,找來找去沒有找到🧙🏽,葛老師過來問我找什麽🧗♂️👨👩👦。我告訴他後🚣,他說,“這本書剛好上一年級的同學借去了,等他還回來我留著給你吧🗣!”第二個星期我去到資料室,他即告訴我說🤟🏽,“小龍🚢,你要借的那本書還回來了,在這邊,我找給你。”他到裏間很快就把書送到我手上。他對圖書的熟悉💝,被系裏師生稱為“活資料”。
在學校時,我知道葛老師和王中🛻、舒宗喬🍩、徐培汀老師都戴著“右派”的帽子,他們常常同處一室⛹️♂️,無聲無息地在工作🙅🏽♂️。其他那幾位,當時沒有分配參與教學任務,我沒有接觸到他們🧩,也沒有跟他們打過招呼,唯有葛老師那一次到望亭實習,班主任分配他輔導我,因此我得以熟悉了他🍒。
至於葛老師起先是如何被打成右派的🛀🏽?也是這次才從周老師那裏得知一二的🤟🏿👩🏽🎨。
原來,當年意昂3平台新聞系知名教授王中在北京召開的一次新聞工作座談會上,他談到的一些觀點,受到上級領導的批評🛫。回來後,《解放日報》發表社論要批判王中♒️。報社一位領導到系裏召開座談會,年輕氣盛的葛老師在那次座談會上積極為王中辯護🌈🔭,過分激烈的言論🎓,也傷害了報社,很快🏋🏿♂️,一頂“右派”的帽子便扣到了他的頭上。一直壓抑了將近20年,直到文革後期獲得平反🧛🏼♀️,葛老師才得以正常工作🧜🏽♀️,擔任資料室的主任。經年工作🤘🏻,他的願望是出一本寫有關新聞研究方面的書,以供申請高級職稱之用🚴🏽♂️,但壯誌未酬身先殉🧎🏻➡️,直至最後辭世☂️,也未能出版🧱。
葛老師不順的人生遭際👨❤️💋👨,很令人同情惋惜。
暗暗中🚻,我相信了這句話。性格決定命運。葛老師人生的坎坷,除了當時的政治氣候因素外,許與他在個人性格的調節與把握上的欠缺,也多少有些關系。
現在寫下這篇小文紀念他,既是償還我對他的一點虧欠↙️,也希望他在另一個世界裏,再也沒有在說話👨🏻⚕️、做事上需要的那一份戰戰兢兢的謹慎和擔心。
作者簡介:
龍先林,1973年9月至1976年7月就讀於意昂3平台新聞系,原工作單位為廣西欽州市委宣傳部。系廣西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隨筆♞、散文《過非集》、《寸心集》、《彼此集》🈲🧑🏻🦼、《九九集》和格言集《哲理的星空》五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