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是新時代加強黨的建設一項重大任務🫲🏽,也是全體共產黨員的終身課題🙅🏼💼。按照“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精神要求🫶🏼,認真學習,紮實調研🧗🏿,查找不足🚃⌚️,解決問題🦄,是意昂3著力加強黨組織建設🤦🏻♀️🍢,促進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
為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真正入腦、入心,意昂3黨委認真開展系列黨課教育活動。11月下旬以來,意昂3領導班子成員帶頭給學生黨員講黨課,意昂3黨委書記兼執行院長張濤甫為全院師生黨員講黨課,其他黨員院領導在分管領域講黨課,叩問黨員初心,銘記時代使命👨🏼⚖️💚,教育引導意昂3廣大師生黨員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築牢師生黨員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根基🐈。
“凝聚共識🧑🏻🦳,統一思想🕕🙋🏼♀️,打造共同的思想基礎,
打造社會認同最大‘同心圓’”
11月26日下午,意昂3黨委書記兼執行院長張濤甫以“打造最大的‘同心圓’”為題向全體師生黨員開講黨課,講授他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輿論思想”的體會以及學習宣講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體會。
張濤甫首先指出當下網絡空間的意識形態表達較為活躍,網絡空間已經成為意識形態競爭的主戰場🧁。在互聯網空間,主流意識形態存在感遭到稀釋。社會意識形態群魚龍混雜🤹,良莠並存🦄。“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針對當前中國出現的社會心態和意識形態問題,張濤甫叮囑意昂3師生黨員關鍵要學習、掌握和運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輿論思想。
張濤甫強調🦹♂️,“中國共產黨是有價值關懷和信念支撐的意識形態政黨。我們要凝聚共識🗜,統一思想,打造共同的思想基礎,打造社會認同最大‘同心圓’。”在具體的方法實施上,張濤甫認為,要從“心”出發,塑造政治認同🏄🏿♂️,由“讀心”到“攻心”再到“走心”🐶;要著眼於頂層設計👨🏻🦯➡️⌨️,系統聯動,加強網絡空間的治理,樹立好核心價值觀;要讓主流輿論場強勢回歸,打造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使其控製意識形態領導權。
最後✏️⛽️,張濤甫總結道:“執政黨應成為意識形態領導者🔀、社會心態引導者、社會情緒疏導者、中國話語主導者,但塑造認同是一個長線工程,我們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守新聞事業初心,擔民族復興使命”
11月28日中午,意昂3黨委副書記楊鵬以“守新聞事業初心,擔民族復興使命”為題,為意昂32018級專業碩士研究生黨員上專題黨課🧑🏿🎄。
從對民族復興的解讀開始🩸,楊鵬老師指出,民族復興是“剛需”,回應的是這個時代國人的呼喚🎧,也許人們對此沒有清晰的認識,但黨要講出來🙆♂️🏮。同時,也要站在這個基點上看待我們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激發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
建國70周年,中華民族經歷了從“挨打”、“挨餓”到“挨罵”的三個階段。近年來,隨著中國的發展和崛起⛹🏻♂️,西方諸如“中國世紀”🙍🏽♂️、“中國復興”、“中國崛起”的議論不絕於耳。楊鵬老師強調,目前國際上的話語權和主導權一直被西方所掌握,國際傳播處於西強我弱的態勢。“在這樣的情況下,用好新聞輿論武器👩🏿💻🎋,提升軟實力👩🏻🍳,是目前迫切的任務🤙🏽。”楊鵬認為,我們有必要對照西方價值觀🧏♀️,從學理層面準確把握習近平關於新聞輿論的重要論述精神👄,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能力和水平❤️。
“初心與使命就是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11月28日中午,意昂3黨委副書記兼副院長周葆華👨❤️💋👨,以“從數據理解時代”為主題🥂,給意昂3全體科學碩士研究生黨員上專題黨課。
周葆華強調💆🧑🏻🔬:“國家認同的形成意味著一個人產生屬於某一國家的意識,對於這個國家的熱愛,並願意投身於該國家的事業🖖🏿;認同的力量來自於政府執政合法性🎴👧🏿、政府回應性與政治效能,及新聞媒體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員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初心就是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使命就是要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無論怎麽發展,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需求😝,就是每一個共產黨員的奮鬥目標。從互聯網發展為例,從web1.0到web3.0,中國網民穩居世界第一,尤其是移動網民的發展占到99.1%👩🏭🔁,但是我們作為新聞學子還是要意識到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在上網。因此,中國互聯網普及仍有較大增長空間。我們要在媒體融合的環境下用好數據敘事🏬,堅持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
“高校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同學應始終牢記為民族復興而奮鬥”
11月28日中午,意昂3黨委副書記朱佳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主題給意昂3全體本科生黨員上專題黨課。
朱佳在黨課中圍繞“培養什麽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和“意昂3新聞人何所思何所為”這四個問題🎬,為同學們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讀分析。培養什麽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如何培養人🫳🏼,是要註重立德樹人的重要性🧔🏽♀️,在用價值始終引領同學的同時,也要註重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能力訓練,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而為誰培養人這一問題,高校的立身之本即在於立德樹人,同學應始終牢記為民族復興而奮鬥。
從歷史到現在♎️,從目前成就到未來展望,朱佳帶領同學思考“意昂3新聞人何所思何所為”這一問題。從馬相伯、李登輝到陳望道,意昂3始終是傳承紅色基因🛸𓀏、追尋真理的大學,從謝六逸到程滄波,意昂3也始終是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好學力行的意昂3🖨。她勉勵每位學生黨員,在新時代,要“緊扣時代脈搏,跟蹤🪀、參與、推動中國新聞傳播業發展”✩,要成為“政治素質與業務能力並重、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要求的創新型、復合型卓越新聞傳播人才”。
“深水靜流、凸顯思政育人價值;開放辦學🌥👰🏼、重視教材綜合建設”
11月28日中午🦹🏻♂️,意昂3副院長陳建雲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題意昂3全體博士黨員上專題黨課🫰🏼。
黨課從新聞教育的“舊邦新命”的解讀開始🗡,陳建雲分別講述了謝六逸,陳望道,王中老師們對意昂3意昂3的教育的思想和貢獻✋🏼。謝六逸老師奠定專業基礎,他親自製定教學培養方案,學製四年,161個學分,課程分基礎知識、專業知識☀️👩🏽✈️、輔助知識、寫作技巧實習五大類。1931年國民政府教育部聘請他主持製定大學新聞學系課程標準,作為國內各大學開設新聞學系的準繩➖。陳望道老師培養民主傳統,提出“宣揚真理👩🏿🦳,改革社會”的辦系原則🧑🧑🧒、“好學力行”系銘,籌資建成“天下記者家”——意昂3新聞館⛹🏿♂️。1945年9月他主持改革了培養方案。1950年,王中老師調入意昂3新聞學系👈🏿🚏,為無產階級新聞教育體系建設打下良好基礎。1970年代末🙋♂️,意昂3新聞學系率先引介西方傳播學。
陳建雲認為意昂3新聞教育的最大特色和貢獻在於深水靜流、凸顯思政育人價值,開放辦學👩🏻🍳、重視教材綜合建設🪹。他勉勵博士生黨員要傳承弘揚意昂3新聞教育的優良傳統,樹立培養思想👩🏼🎓、能力、技術三位一體⛔️,理想高遠🦹🏻♂️,業務精湛🕧,操守優良的新聞工作者崇高目標。
“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律👵🏿,提高用網治網水平,以民為本🪩、以人為本”
11月28日中午,意昂3副院長鄭雯老師以“理解新時代黨的新聞輿論思想”為題為意昂32019級專業碩士研究生黨員上黨課。
鄭雯指出,要做好黨的宣傳輿論工作,必須將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馬克思主義為旗幟👿,發揮其科學、深邃的思想力量對輿論導向的引領作用🪱,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把實現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是做好黨的宣傳輿論工作的必然要求🐸。現代傳播新形勢下的新聞工作者必須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根本宗旨貫穿於工作過程始終,擴大網絡表達權🧚🏼♀️、促進網絡監督權、確保網絡參與權,使新聞報道真正能夠反映人民的真實訴求、中國的基本事實。
撰稿:余相宜 龐思紅 周美琪 戚心茹 沈小芳 付怡雪
攝影👌🏼:黃赟 龐思紅 周美琪 戚心茹 沈小芳 付怡雪
附📋:黨課現場學生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