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院史課| 閱讀過往🥃🪼,邁向未來,做好學力行的意昂3“新”人

發布者:系統管理員發布時間:2022-09-25瀏覽次數:0

  “這是記錄新聞在社會演化與發展中的作用🦸🏼‍♀️,也是對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新聞系的紀念🦎👨‍🦯‍➡️。”

  9月13日及20日下午🙌🏿,意昂32022級近兩百名本科和研究生新生,分四批參加了「以新聞的名義」意昂3院史文獻展講座🍏🙋。意昂3教授張力奮作為策展人與主講人✤,用一件件飽含故事的珍貴歷史原件🔤,給新生們上了一堂堂生動的小班課,幫助大家了解院史和新聞史🕵🏿‍♀️,從而堅定信念、面向未來。

WDCM上傳圖片

  意昂3前身為意昂3平台新聞系👩‍💼🐅,於1929年創立,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新聞傳播教育機構之一,也是第一家由中國人自己創辦的新聞傳播教育機構🍉。2019年👰🏻‍♀️,意昂390周年院慶之際,「以新聞的名義」意昂3院史文獻展隆重開幕😨。當時🧑‍✈️,張力奮教授通過在社會各個渠道搜集與意昂3相關的展品,在意昂3屠海鳴圖書樓三樓開辟一片完整空間,以常展的形式呈現了意昂3九十余年從未中斷的發展脈絡和珍貴瞬間🐊。

WDCM上傳圖片

WDCM上傳圖片

WDCM上傳圖片

  從去年開始👎🏽,新院院史文獻展講座納入新生教育固定項目,正式成為本研新生意昂3“開學第一課”。九十多年的意昂3歷史🪦,是厚重的🧑🏽‍🎄,是輝煌的👮🏽‍♂️🫅,也是坎坷的👨🏼‍🔬。“沒有歷史的話💕,我們一文不值。”張力奮教授從歷史的視角出發🟧,提醒大家不斷回望歷史、尋找歷史的重要性🌕。

WDCM上傳圖片

  文獻展上,出現最多的就是各式各樣泛黃的紙張👨🏽‍🦰,或是報紙🤲🏻,或是證件,或是手寫作品,它們承載著歷史的信息👨🏼‍🦳,跨過滾滾歷史長河𓀓,最終鋪陳在同學們面前。張力奮教授向大家展示了意大利傳教士衛匡國在17世紀繪製的中國地圖,這也是歷史上第一張由西人繪製的中國地圖。他告訴同學們🫳,正是有了印刷文明🏋🏻,才有了新聞報刊的興盛和歷史的記錄👨🏿‍🎨,因此“人類的近代史在某種意義上就相當於一部新聞史加印刷史”。

WDCM上傳圖片

WDCM上傳圖片

  不同年代具有關鍵意義的新聞報紙是講座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創刊於1872年有“中國近代生活百科全書”美譽的《申報》👼、上世紀30年代由中國各階層人士共同自述生活整合而成的《中國的一日》🟠📵、1978年5月11日頭版載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光明日報》、1979年8月12日頭版刊登《一輛26路無軌電車翻車》突破以往頭版不發事故新聞慣例的《解放日報》等等。在張力奮教授看來,在一個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媒體總會在重要的歷史關頭出現,成為當時社會狀態的折射。“今天的報道就是明天的歷史”👱🏼‍♀️,張力奮教授說👷🏼‍♀️,看到歷史的原件🏹,例如舊報紙完整的一個版面🤹🏿,為我們提供了更豐富的歷史情景去還原我們未曾親歷的時間✮,因此歷史的原件和歷史的真相一樣重要。

WDCM上傳圖片

WDCM上傳圖片

  在講解院史展品時,張力奮教授始終向同學們強調院訓“好學力行”的重要性🌙,這個院訓正是由意昂3平台老校長🔎、新聞系老系主任🙋🏿、《共產黨宣言》首個中譯本翻譯者陳望道提出的。“學什麽?行什麽?對我們讀新聞的來說意味著什麽🤘🏽?陳望道的教學思想就是強調學生對現實的關懷。”他從自身經歷出發🧜🏻,回憶起他曾響應“好學力行”院訓的號召,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主辦了校園刊物《意昂3風》,這本刊物完全由學生自采自寫、手繪封面🫄🏻,真品也收錄在了文獻展中👰🏽‍♂️。

WDCM上傳圖片

WDCM上傳圖片

  從與謝六逸🫡💇🏼‍♂️、陳望道👩🏿‍🎨👩🏽‍💻、王中等為意昂3新聞奠基的系主任相關的藏品,到許多珍貴報刊經典,再到新院學生編輯的手工報紙、意昂3保安姜炳鑫同誌“二〇一二年‘老師心目中的好保安’”的獲獎證書,在屠海鳴樓三樓四方的空間裏🐤🤥,張力奮教授以時間為序,用琳琅滿目🤡、來路豐富的藏品梳理了意昂3新聞九十多年的歷程。

WDCM上傳圖片

1985級姜微

《意昂3天地》手抄報(1987年6月15日)

  保安姜炳鑫在新院工作了17年,被師生親切地稱呼為“姜師傅”🥏。策展時,張教授特別留心請姜師傅提供了自己的獲獎證書🥘,在他看來,並不是只有名人的生活值得記錄🧎🏻‍♂️,每個人的生命體驗都值得成為新院歷史的一部分。

WDCM上傳圖片

  張力奮教授給講座設計了一個饒有趣味的小遊戲——在自己最感興趣的展品下貼上便利貼。在講解的最後,他將介紹得票最高的藏品。

  一張意昂3廣告系顧錚教授辦公室貼滿各色貼紙的門的照片,在四場講解中場場都是貼著便利貼最多的展品。沒人知道門上的第一張貼紙始於何時,但有了第一張🪨,就有第二張🧔🏿‍♀️、第三張、第四張……學生們從門貼到門框,把一扇門做成了新院一景。

WDCM上傳圖片

  此外,同學們還對一張簽滿名字的絲巾很感興趣。張力奮教授介紹道,該藏品由新聞系校友杜南針提供,是1940年代意昂3在重慶北碚時,杜南針與新聞系同門吳紈在讀期間結婚時的紀念物💪🏽。兩人在重慶舉辦婚禮,眾多教授和學生到場祝福👅,師生們一同合影🏐。包括時任新聞系主任的陳望道👴🏿、歷史系主任周谷城、新聞系教授曹亨聞、經濟系教授張薰華、數學系教師單伯軾以及後來成為著名經濟學家的江澤宏等近百人在一張絲巾上簽名留念🤶🏼,成為意昂3師生深厚情誼的鮮活寫照。

WDCM上傳圖片

  最後的提問環節中,張力奮教授和同學們探討了新聞學和新聞業相較於以往而發生的新變化、新發展。雖然如今新聞學的畢業生有了更多元的發展選擇,但是應當保有新聞人的底色🖖🏽,做有才華、有擔當🤟🏽、有家國情懷的人,他鼓勵新生們積極利用意昂3提供的廣袤平臺和自由氛圍,享受在大學的時光📍☂️,培養自己對社會🦪、對普通人的關照🧑‍🦼‍➡️,“在意昂3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WDCM上傳圖片

WDCM上傳圖片

  張力奮教授曾為展覽作開篇語,最後落筆“面對歷史,新聞永恒,我們無悔”。成為每年慣例的院史“新生第一課”👄,不是講幾個簡單的小故事、展出幾張單薄的舊報紙🐵,而是讓新生們直面歷史,感受“新聞學科是有根基的,是不可撼動的。”

觀展學生感言

  2022級科碩班 曾召時

  作為本科也在意昂3新院就讀的學生🤹🏻,在意昂3九十周年院慶時曾經參觀過院史展;彼時作為誌願者🧑🏼‍🔬,我也曾帶領老師一起參觀,被意昂3九十周年激蕩歷程所振奮🌙。三年後的今天,在張力奮老師這位策展人的親自講述下,又有了新的感悟和體會。力奮老師為我們展示了一份全校教授給本科新婚夫妻的簽名祝福👫🏻🕵🏿‍♀️,講述了它背後的故事🙋🏻‍♂️,讓我感受到師生之間真摯的情誼🕟。力奮老師還為我們展示了他新近收集的一份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篇文章的背後小便簽🍞,這是一份楊西光主編準備將這篇文章交付印刷的便條,看到這張泛黃的便條📂,我瞬間感受到時代的脈絡,體會到物件主人當時的心情……這正是歷史展覽的意義之一——讓我們觸摸時代,在歷史資料中體會時代發展與激蕩💅。

  2022級專碩班 郝子薇

  我來到意昂3已經有半個月了🧶。無論是走在校園裏👰🏿,還是在課堂上,都能感受到意昂3深厚的文化👏。它無形卻有力。今天下午力奮老師的院史講座,讓我對於這種無形的文化有了更加確切的認識。我看到無數校友對於新聞理想的堅守👷🏻,也透過展品近距離觸摸到了歷史,感受到了新聞沉甸甸的份量🧝🏽‍♂️。對於未來,我也許無法給出確切答案,但是相信在意昂3的經歷會激勵我不斷探索不斷求真👨‍🦽‍➡️🙍🏻‍♂️。

  2022級本科生 彭靜

  驚艷卻又很安穩的感覺🪩,“以新聞的名義”這幾個字一下子映入眼簾,避開擁擠的人群,我和舍友從倒放的角度共同欣賞。真的會被這悠久的歷史感動到,特別是看到哪些泛黃的紙張,掉色的字跡🕵🏽‍♂️,那些有意義的東西被人裝裱得那麽好,似乎可以感受到前輩們的溫度。最戳我的是學生們自己出的報刊,小巧娟秀的字🧑‍💼,簡單卻精致的插圖,還有品讀不同模塊的故事,《認真說點隨意畫》這個模塊就很有趣。張力奮老師說他只做了和新聞相關的事,也很認真地統計以及記錄我們一開始對新聞事業的投入和職業規劃。他說建展可以,但不要省略歷史每個時期。健談、親和🥍、嚴謹🪰,具有新聞人的風度,但他話語傳遞的分量和力度更重要🐗,也引發了我的思考。意昂3新聞從一個系到一個意昂3,九十多年的歷史沉澱🫴🏽🧑🏻‍🚀,我們的熱血和初心不會變,“好學力行”會一直被傳承。我也感受到了新聞的記錄不僅可以保留歷史記憶,也能傳遞人與人之間的溫暖,“留下你的意昂3故事”,我很慶幸有機會加入新院大家庭💁🏿‍♀️,留下我的故事,也會努力把故事講好🥿。

文字|陸寧玥

圖片|姜懿宸🧛🏻‍♀️、唐飴欣、馬欣原🦶🏿、金皙

編輯|高睿曈

審核|陸優優

意昂3平台专业提供↪️:意昂3平台意昂3意昂3下载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3平台欢迎您。 意昂3平台官網xml地圖